新西兰18犊牛肩胛肉
新西兰18犊牛肩胛肉
BONE IN VEAL SCAPULAR
新西兰18犊牛肩胛肉肌肉组织是构成肉的主要部分。
肌肉组织是个总体,它包括
横纹肌、平滑肌、心肌三种。
横纹肌
卧横纹肌是附着于骨骼的肌肉,所以又称骨骼肌。这部分肌肉
占整个肌肉组织的大部分,又因为横纹肌能按动物的意志进行伸
缩,完成各种活动机能,故又称为随意肌。如腿肉、颈肉、爪子
部分的肌肉等,均属于横纹肌。
新西兰18犊牛肩胛肉肉制品品种繁多,风味、色泽、外形各不相同。
即使同一种产品,由于各地的食用习惯不同,
其配料和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
就目前而言,同一品种产品制定全国统一的质量标准显然是不可
行的。因此,国家颁布的肉制品的卫生标准,基本上是按照加工
方法分类制定的。同一种加工方法基本上执行共同的卫生质量标
准,我们生产的肉制品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质量标准。
新西兰18犊牛肩胛肉肉的变黑(肉的自溶)
肌肉变黑通常发生在冷却过程中,
如因管理不当,
通风不良或未经冷却进行急冻的厚块肉,
其中心部位发绿有恶臭。
原因是表面冻结,
肉内热量放散不出去,
肉户深部较长时间保持在 28~30℃或
该温度以上,促使肌肉中的蛋白分解酶活性增强,
在酶的作用下肉很快成熟,
并继续发展,蛋白质发生自身溶解.
由于蛋白质分解释放出硫化氢和硫醇之类含硫化合物,
这些产物与还原型的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化合,
生成含硫血红蛋白。故肉的切面绛红色、
灰红色或灰绿色,缺乏光泽。
自溶过程严重时,
肉尸的皮下脂肪层也呈污秽的绿色。
另一方面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物中粪臭素、
吲哚之类挥发性物质的积聚,
具有特殊的酸臭气味。
这种肉的弹性减退,
呈强酸性,硫化氢试验呈阳性反应。
内脏中蛋白分解酶的含量比肌肉中丰富,
其组织结构更适合酶类活动,
故内脏在保存时,
更易发生自溶现象。
宰前过于劳累和患急性传染病的牲畜肉,
其自溶过程进行得极快,并且彻底。
因为这种肉更适合蛋白质分解酶的分解作用
和细菌的发育繁殖。
自溶过程没有细菌参与,
但自溶过程的分解产物却
为腐败细菌创造极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
肉的变黑现象多见于过肥羊后腿、股骨头、
大转子附近的肌肉,热剔骨包肉中心及
冷却肉户时两片肉紧密相贴处。
变黑是肉酸败的具体表现。
新西兰18犊牛肩胛肉肉中水分开始结冰时的温度称为肉的冰点。
它决定于肉汁中盐溶液的浓度。
由于家畜种类和宰后条件的不同,
肉的冰点也不一样,通常在一0.8~—1.7℃之间。
加工用的冷却肉贮藏温度过去常用 0~2℃,
但保存时间太短。
最近国外冷却肉长途运输采用-3℃。
这时,只有细胞外液结冰,
其他仍然呈生鲜状态,
细胞不会因结冰而破坏,
因而效果更佳。
新西兰18犊牛肩胛肉肉干类瘦肉经预煮、切片(条、丁)、调味、
复煮、收汤和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干、熟肉制品。
肉干类有:牛肉干
Alliance Group Limited
屠宰企业注册编号
ME17/ME18/ME21/ME22
对应分割包装企业注册编号
ME17, ME18, ME21, ME22, ME40, ME50,
ME87, ME134, ME136, PH31, PH71,
PH134, PH149, PH516
对应冷库注册编号
ME17, ME18, ME21, ME22, ME40, ME50,
ME60, ME87, ME134, ME136, PH31, PH71,
PH149, PH516, S11, S56, S64, S66, S71,
S88, S138, S145, S167, S190,
S216, S226, S2219, PSL8
新西兰各类牲畜存栏数量:
奶牛516. 16万头,肉牛449. 47万头,
奶牛和肉牛合计965.63万头;
绵羊3954. 56万只,山羊15.31万只,
绵羊和山羊合计3969.87万只;
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以农牧业产
品为原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民收入
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商品出口
值占总出口值的近一半。
养牛业。新西兰养牛的头数最多的年份
是1974年,达到931万头。现在养牛
的头数虽有下降,但是肉奶产量均
有上升。新西兰的肉牛生产受到
世界市场的刺激,从过去奶牛为主
转而成为重要的肉牛生产国。现在肉
牛的数量大约比产奶的
奶牛头数多。新西兰肉牛的主要品
种是安格斯牛,占总头数的75%,毛黑色,
无角,耐粗饲,肌肉发达,胴体质量高,
适合集约化经营。奶牛业在新西兰农业总产
值中仍占首位
进口羊骨头产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