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进口犊牛后小腿
犊牛后小腿型号28-432
新西兰ME40带骨小牛后腿腱
HINDSHANK BONE IN VEAL
新西兰ME40带骨小牛后腿腱,小牛泛指还没长大的牛。
由于小牛的运动量较小,
也还没有开始吃草,所以小牛肉颜色偏白,
肉质软嫩。不过相比之下,
大多数的小牛肉味道也较淡,
烹饪的时候可以加一些调味料或搭配酱汁,
增加牛肉的风味。
新西兰ME40带骨小牛后腿腱
肉的变黑(肉的自溶)
肌肉变黑通常发生在冷却过程中,
如因管理不当,
通风不良或未经冷却进行急冻的厚块肉,
其中心部位发绿有恶臭。
原因是表面冻结,
肉内热量放散不出去,
肉户深部较长时间保持在 28~30℃或
该温度以上,促使肌肉中的蛋白分解酶活性增强,
在酶的作用下肉很快成熟,
并继续发展,蛋白质发生自身溶解.
由于蛋白质分解释放出硫化氢和硫醇之类含硫化合物,
这些产物与还原型的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化合,
生成含硫血红蛋白。故肉的切面绛红色、
灰红色或灰绿色,缺乏光泽。
自溶过程严重时,
肉尸的皮下脂肪层也呈污秽的绿色。
另一方面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物中粪臭素、
吲哚之类挥发性物质的积聚,
具有特殊的酸臭气味。
这种肉的弹性减退,
呈强酸性,硫化氢试验呈阳性反应。
内脏中蛋白分解酶的含量比肌肉中丰富,
其组织结构更适合酶类活动,
故内脏在保存时,
更易发生自溶现象。
宰前过于劳累和患急性传染病的牲畜肉,
其自溶过程进行得极快,并且彻底。
因为这种肉更适合蛋白质分解酶的分解作用
和细菌的发育繁殖。
自溶过程没有细菌参与,
但自溶过程的分解产物却
为腐败细菌创造极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
肉的变黑现象多见于过肥羊后腿、股骨头、
大转子附近的肌肉,热剔骨包肉中心及
冷却肉户时两片肉紧密相贴处。
变黑是肉酸败的具体表现。
新西兰ME40带骨小牛后腿腱用煎或炭烤的方式,
先将食材表面焦褐上色,
再将食材浸到卤汁或高汤中,
通常卤汁没过食材高度的一半即可,
然后用熬的方式将食物煮熟,
卤汁浓缩之后,
将其稍微收干后可直接做酱汁用。
提醒一下,卤食物时,
要使用厚重的锅,避免浓厚的卤汁被烧煳。
新西兰各类牲畜存栏数量:
奶牛516. 16万头,肉牛449. 47万头,
奶牛和肉牛合计965.63万头;
绵羊3954. 56万只,山羊15.31万只,
绵羊和山羊合计3969.87万只;
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以农牧业产
品为原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民收入
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商品出口
值占总出口值的近一半。
养牛业。新西兰养牛的头数最多的年份
是1974年,达到931万头。现在养牛
的头数虽有下降,但是肉奶产量均
有上升。新西兰的肉牛生产受到
世界市场的刺激,从过去奶牛为主
转而成为重要的肉牛生产国。现在肉
牛的数量大约比产奶的
奶牛头数多。新西兰肉牛的主要品
种是安格斯牛,占总头数的75%,毛黑色,
无角,耐粗饲,肌肉发达,胴体质量高,
适合集约化经营。奶牛业在新西兰农业总产
值中仍占首位
上一产品:新西兰21厂牛颈脊骨
下一产品:犊牛脊骨
进口羊骨头产品分类